在全球積極探索可持續發展路徑的大背景下,我國能源結構轉型步伐不斷加快,生物質能源作為一種清潔、可再生的能源形式,正成為各方關注的焦點。生物質發電行業更是憑借其獨特的優勢,展現出巨大的發展潛力,成為推動能源結構優化和環境保護的重要力量。
生物質發電行業的快速發展
據國家能源局統計數據顯示,截至 2024 年 12 月,全國生物質發電裝機容量達到 4599 萬千瓦,同比增長 4%,2024 年全年國內生物質發電量達 2083 億千瓦時,同比增長 5%。自 2004 年中國生物質發電行業起步以來,經過多年的探索與發展,如今已步入高速發展階段,預計未來幾年也將持續保持快速增長態勢。這一系列的數字,不僅彰顯了生物質發電行業蓬勃發展的態勢,更表明其在我國能源領域的重要地位日益凸顯。
華電襄陽公司的生物質氣化耦合發電實踐
據荊楚網報道 在位于襄陽市襄城區的湖北華電襄陽發電有限公司(簡稱“華電襄陽公司”),一臺號稱“大胃王”的生物質氣化耦合發電機組正高效運作。這臺機組每小時能夠“吃掉”8 噸農林廢棄物,源源不斷地產生綠色電能。僅 2025 年 1 月份,該公司就完成了 3000 噸廢棄物處置量,產出綠色電能 400 萬度。
華電襄陽公司生物質運維部副主任楊濤介紹,他們創新性地采用秸稈、樹皮、谷殼、花生殼、木屑、菌棒等多種類生物質農林廢棄物替代部分煤炭進行發電。這些農林廢棄物碎料通過皮帶及給料裝置送入氣化爐內,經過一系列反應產生一氧化碳、氫氣、甲烷等可燃氣體,這些氣體再輸送到燃煤鍋爐內與燃煤混合燃燒,成功實現生物質與燃煤機組的耦合發電,有效降低了碳排放,為綠色能源的發展貢獻了獨特的思路與實踐。
眾安環保的生物質耦合預處理系統
為助力生物質發電行業的綠色革命,眾安環保推出了先進的生物質耦合預處理系統。該系統采用“喂料機 - 粗破碎 - 細粉碎 - 除塵系統 - 氣力輸送系統”工藝,巧妙借鑒歐洲先進技術,并進行創新產品設計,實現了高度自動化。僅僅 1 - 2 人操作,就能完成整個復雜的處理流程。
對于圓捆、方捆、散料等不同形態的生物質原料,經過兩次破碎后粒徑能夠控制在≤10MM,隨后通過氣力輸送設備直接喂入燃燒系統,既環保又高效。而且,整套生產系統具備密閉輸送、負壓降塵等功能,實現了清潔生產,極大提升了工作效率。值得一提的是,該系統還可廣泛應用于厭氧發酵、氣化發電等多個領域,進一步拓寬了生物質能源的應用范圍,為能源結構優化和環境保護發揮了重要作用。
政策支持與未來展望
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能源局、工業和信息化部、商務部和國家數據局等五部門于 3 月份聯合印發了《關于促進可再生能源綠色電力證書市場高質量發展的意見》。此意見的出臺,旨在加快提升綠色電力交易規模,穩步推動包括生物質發電在內的可再生能源發電項目參與綠色電力交易。這無疑為生物質發電行業的持續健康發展筑牢了堅實的政策根基。
展望未來,隨著技術的不斷進步和政策的持續支持,生物質發電作為清潔能源的重要組成部分,必將在未來的能源格局中扮演愈發重要的角色,引領我們共同邁向更加綠色、可持續的美好未來 。